干部輪崗交流是加大干部改革力度,完善干部管理體制的根本要求,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據工作需求適時地進行干部崗位交流,可以不斷推進干部制度的改革,保持干部隊伍的活力,發揮干部在各項工作中的帶頭作用和積極性,防止腐敗?! ?/FONT> 一、加強干部輪崗交流的必要性認識 一個人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時候最想干一番事業,剛到新的工作崗位的時候最能廉潔自律,在工作剛開始的時候最不容易犯錯誤。如果在一個地方、一個崗位待的時間長了,其工作的“惰性”就出來了,容易疲沓; 二、干部交流工作的三個“有利于” (一) 干部交流輪崗有利于培養 “全能型” 人才?! ?/FONT> 一個著名的“鯰魚效應”值得我們借鑒:沙丁魚不喜歡動,群聚在一起,常因密不透風窒息而死。于是,漁民便在漁艙里放上幾條吃抄丁魚的鯰魚,沙丁魚害怕教吃掉,便不停地游動.由此,攪動了空氣而保全了性命。這事是“人挪活”的道理干部交流輪崗不但給干部增強了生機和活力,還可使大家通過輪崗學習和掌握一些新知識,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,為競爭上崗打下基礎,為培養“全能型”人才打下基礎,為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環境?! ?/FONT> (二)干部交流輪崗有利于激發干部的工作熱情,增強其主觀能性與創造性。長期以事某一項工作的同志都會有這樣的體會,對身邊的一切習以為常,并且自我感覺良好。因而逐漸失去壓力,變得懶散、懈怠。若能適時換一個崗位, 總還是會有一種新鮮感,一種躍躍欲試要比前任干得更好的想法, 并積極去制訂新的工作目標,拿出新的辦法, 釋放出新的能量。在新的崗位上剖造出新的工作業績?! ?/FONT> (三)干部交流輪崗有利于增強團結,使每個人之間建立起密切合作關系。一個干部如果長期從事某一項工作, 那么,對其他人的工作的艱難性和重要性等可能了解得很不實.而對自己的工作往往有一種盲目,甚至是過分地 重看法,強調自己擔任的工作如何重要,工作量有多大,困難何等的艱巨,稍不留意,就有可能與其他人員發生沖撞,產生各種摩擦。如果彼此都是這樣,那么在一個部門里就會造成互相不信任,互相埋怨。干部輪崗便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現這種后果,做到知己知彼, 相互理解、以大局為重,團結合作?! ?/FONT> 三、實行干部輪崗交流應注意“三性” (一)單位之間的差異性。不同的單位及縣區局,其工作環境、工作條件、工作任務也不盡相同,輪崗交流起來存在一些困難,特別是機關向基層、條件好的地方向條件差的地方進行逆向交流就十分困難。因此,交流前要充分了解、掌握被交流者的思想素質、專業特長、適應能力、發展潛力和性格志趣等等,這是調配使用好干部的前提。惟有知人,才能善任?! ?/FONT> (二)崗位職責的制約性?;鶎訃惡突鶎臃志值墓歉闪α吭救耸志捅容^緊張,實施輪崗交流,可能會導致一些工作銜接困難。此前,干部長期在一個崗位工作,交流后,熟悉新的工作也需要一個過程,這給輪崗交流增加了難度。因此,如何讓輪崗交流進來的干部迅速地進入角色,這也是事前要反復斟酌的?! ?/FONT> (三)思想認識的局限性。一些部門、單位的主要領導對干部交流的目的性、重要性認識不足,往往認為被輪崗交流的干部是差的、弱的或者是有“毛病”的,把輪崗交流當作對干部的一種“組織處理”,給輪崗交流涂上了消極的色彩。與此相反,接受單位對交流來的干部期望值一般都很高,這種反差對工作無疑是有害的。因此,干部輪崗交流務必要從有利于工作的角度出發?! ?/FONT> 四、干部輪崗交流要遵循“五項原則” (一)公開透明原則。所謂公開透明,就是干部的輪崗交流要嚴格按照組織程序進行,調整的方案應在一定范圍內公示,自覺接受各方面的監督,提高輪崗交流的透明度,增強輪崗交流的實效性、針對性?! ?/FONT> (二)交流時限原則。對干部長期在一個部門或同一崗位任職要適時進行輪崗交流,如可以規定:在同一單位工作滿五年者必須進行交流?! ?/FONT> (三)錘煉助長原則。對年富力強、有培養前途的干部,有計劃地向條件艱苦、情況復雜的單位交流,提高干部工作適應能力和應對復雜環境的能力,激活創新思維,提升工作能力?! ?/FONT> (四)就近交流原則。干部輪崗交流的目的是鍛煉、提高干部素質,達到人盡其才,才盡其責。因此,在輪崗交流中,既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,又要兼顧干部的生活便利,盡量使干部交流到離居住地較近的單位,謹防交流給基層增加負擔,給干部造成生活困難?! ?/FONT> (五)考察反饋原則。對輪崗交流的干部要實行跟蹤考察并及時反饋。不僅平時要經常關心、了解他們的思想狀況、工作表現,對工作實績突出、群眾基礎好的干部,要向條件好的地方交流; 六、實行干部輪崗交流應立足于“七種形式” (一)立足于鍛煉,實施“培養性”交流。將有發展潛力,德才兼備、年富力強的干部交流到工作環境較差、基礎比較薄弱、矛盾比較集中的單位擔任副職,發揮其政治素質好,工作能力強的優勢,幫助其積累領導全面工作的經驗。將基本素質好、潛力大、經歷單一的年輕機關干部,交流到基礎條件相對較差、矛盾較多的單位,使其在艱苦的環境中接受磨練,豐富閱歷,積累經驗,增長才干?! ?/FONT> (二)立足于改善,實施“互補性”交流。從基層職能多樣化和對業務人才的多需求出發,應注重在職干部的知識結構、專業結構、年齡結構和性格、氣質的互補性交流,通過實施互補性交流,使人員結構配置更趨合理,使各基層局之間的人員配備相對平衡?! ?/FONT> (三)立足于倡廉,實施“回避性”交流。對于長期在本地工作的干部,可實行跨縣區回避性交流。通過回避性交流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擺脫復雜的人際關系和親戚關系的困擾,更有利于干部依法辦事,公正廉潔?! ?/FONT> (四)立足于教育,實施“警示性”交流。充分發揮輪崗交流的教育警示功能,對工作實績一般、不思進取、責任心不強的干部,對部門、單位領導班子戰斗力不強,大局意識淡薄,群眾基礎較差,官僚主義嚴重的個別領導,輪崗交流時要從重要崗位安排到一般崗位,從條件較好的單位安排到條件較差的單位?! ?/FONT> (五)立足于關心,實施“照顧性”交流。照顧性交流的對象一般有兩種:一是長期在條件差、矛盾多的單位工作,能夠盡力完成組織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的干部; (六)立足于穩定,實施“小幅性”交流。從有利于隊伍穩定、保證工作的連續性出發,干部交流要做到“小幅度、低頻率”,不宜普遍開花或輪崗排隊,要講究質量和效果。每次調整干部要有針對性,指向性,不能積少成多,一次性大幅度交流。否則,不利于工作的開展。而且干部交流要盡量安排在年初或者年末,以保證工作的相對延續性和完整性。 (七)立足于愛護,實施“保護性”交流。對在工作中敢抓敢管,敢于動真碰硬,得罪人較多的干部,或因犯過錯誤,已經檢查改正,不宜在原地繼續任職或者工作的干部,從愛護干部的目的出發,通過保護性交流調換工作環境,使他們能在新的崗位上摒棄思想包袱,爭取有新的作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