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作者結合多年中職體育課程教學經驗,根據中職學生特點,從實際出發,將德育教育融入到體育課程的教學環節中,使學生德、體同步發展?! —リP鍵詞:育體;育心 學校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搖籃,道德教育又是學校教育的靈魂,它是借助具體的課程載體和活動載體來實現各種正向價值的傳遞。而體育課特殊的戶外教學形式,開放的教學環境,為德育滲透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。沒有空間的束縛,教師與學生、學生與學生的距離是最近的;相互交往的面積是最大的;學生展現的自我是最真實的;教師的人格影響是最直接的。作為體育教師要抓住這些優勢,讓體育課成為有效的載體,既要煉體又要育心。在實際活動中處理好人際關系,如何戰勝自己取得進步,如何減輕心理上的壓力,如何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等等問題,在體育課題教學中都可以找到解決的答案。還可以設置情景,因勢利導的引導學生自己去解決德育難題,教師抓住這些有效的教育機會,深化問題,并從中悟出道理,這個過程就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滲透,讓學生的心靈得到鍛煉。
一、讓熱愛自然的情感燃起學習的激情
我常常利用戶外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用心去感受自然的魅力,激發對生活的熱愛之情。春天總是讓人昏昏欲睡,上課時很多人精神不振。于是我讓學生閉目用心去感受春天溫暖的陽光,感受空氣中樹木的幽幽花香,然后就地解散讓他們在校園里尋找一下春天的足跡。學生們頓時興奮起來,在草場上活躍起來。一粒小草的種子微不足道,可是在春天的召喚下它卻能頑強地從石縫里鉆出來展示生命的價值,我們何嘗不應該這樣,學習小草蓬勃向上的精神,讓自己的每一天都變得更有意義,更加精彩。隨之告訴學生,我們的生活是這么的美好,多姿多彩,我們就應該對生活充滿激情,熱愛生活,任何時候都能以積極態度對待生活的人才經得起考驗,經得起挫折,從而激發學生以飽滿的熱情開始了學習。夏日的驕陽讓我教會學生知道如何在戶外運動中防曬;冬日雪地上的串串笑語成為了學生腦海里最深刻的印象。體育課堂在自然之中,就要讓學生把對自然之愛升華為對生活的的熱情,在校園里保持愉悅的情緒,以積極向上、樂觀的心境來學習。
二、讓真摯的語言架起溝通的橋梁
教師要不斷調整自己的“狀態”,尋求與學生相處的藝術,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,讓德育教育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得以體現。新學期開學的第一次課,我對班上的每一位同學提出了要求,比如對女生我要求她們在體育鍛煉中克服“嬌驕”二氣,要有不服輸的精神,達到磨煉意志的目的。同時也希望她們以豁達的心胸去感受集體的快樂,力爭在幫助他人時體驗快樂;對于男生,要求他們能夠自信的迎接每一次挑戰,去盡力奔跑,去頑強拼搏,我想經過幾年的打磨,他們一定會成為真正的男子漢。少說多干趕快行動,建議他們要有拼勁,要有一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拼勁。學生們在聆聽的過程中,我感受到學生真摯的目光。一種人文的關愛悄然升起,讓學生看到了老師對他們的認可和希望,同時我也收獲了學生對我的信任,收獲了好的教學效果。
三、讓相互的鼓勵化為進步的動力
中長跑練習一直是令學生厭煩的項目,效果可想而知。我就在課前明確提出兩點要求:1、對自己:我要做意志堅強的人,戰勝自己吧!2、對別人:讓我的加油成為你進步的動力吧!在中長跑練習中分成五至六人一組進行練習,練習時其它同學有的報時間,有的陪跑,有的吶喊助威。整個活動中學生的加油聲此起彼伏,以往厭煩的情緒一掃而光?!皥猿肿?,千萬別走”,“還有50米了,你有希望及格“;”加速加速,你有希望再超一個“等,這些都是學生自己的語言,卻把老師的要求自然的表達了出來。不少平時不認真的同學都堅持下來了,一步也沒走,而且成績也提高不少,情不自禁的抱成一團。當大家沉浸在進步的喜悅中時,教師適時進行總結表揚那些進步顯著、加油效果好的同學,并讓他們自己談談感受,交流一下感覺。有的學生情不自禁的對為他助威的同學說“謝謝”,這正是我這節課所需要的效果。相互的鼓勵強化了學生之間由交往生發的心靈體驗,既增進了友誼,也磨煉了學生意志品質。
四、讓小組的協作體驗團結的力量
由于學生能力層次的不同,造成在學習中的差異性,往往一些能力弱的同學在集體練習時受到排斥,導致學習興趣越來越低。針對這一點,我實施分組練習的方法,將身體素質差的同學均勻分到各組,所有練習結果的評價中以小組為單位,這樣一來想要獲勝,必須全組每個人都要付出努力,尤其是差的同學更不能掉隊,這樣就出現了身體素質好的同學主動幫助差一些的,課堂上經常見到同學們互相指正、求教的身影。大家的團結努力使小組成績提高了,尤其是能力弱的同學收益最多,集體的凝聚力增強了,課堂紀律明顯好轉,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,可以充分體會到團結的力量,也增強了戶外教學的紀律性。
作為一名體育教師,我認為在育體的同時,還要將教師與學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內化為學習的動力。抓住體育課堂獨特的德育環境資源,觀察學生的心理變化,利用戶外教學有意識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質,在實踐中強化德育教育效果,將德育教育落到實處。(作者單位:湖北省宜昌市三峽中等專業學校)
相關熱詞搜索:育體中育心